菜单 logo
课程与服务 文章 测评 活动

企业通知

首页 / 通知 / 首届中学生涯教育研习会在京召开 推动生涯教育,适应高考新规,让孩子的未来有更多可能

首届中学生涯教育研习会在京召开 推动生涯教育,适应高考新规,让孩子的未来有更多可能

更新日期 2015/05/28

 

2015年5月22日到24日,一批有强烈社会责任感的职业生涯规划师齐聚北京,悄然发起并召开了第一届“中学生涯教育研习会”。这是生涯规划师专业力量第一次成规模的聚焦中学阶段的生涯教育。国内知名生涯规划专家古典,高考志愿填报指导专家任卫军,知名生涯规划师李春雨、生涯培训师陈璐,以及来自全国各地的专业生涯规划师、教学领域专家、中国青少年服务发展中心有关负责人、北京、内蒙古部分重点高校就业办指导老师、浙江、上海、山东部分高中教务主任、高中班主任代表,社会生涯培训机构部分代表、企业人力资源部分代表等五十多人到会参加。

研习会围绕中学阶段学生如何适应高考改革新方案,展开学习和研讨。其中古典、任卫军、李春雨、陈璐老师提出的一系列问题和深刻解析,引起极大关注,内容包括:高考改革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国外如何开展生涯教育;中外中学生涯教育的差距;中国中学生涯教育的出路;高考填报志愿的现状与展望;高考填报志愿的基础规则;以院校为导向的志愿规划;以专业为导向的志愿规划;生涯规划与志愿选择;霍兰德在中学生涯教育中的应用;中学生涯教育课程设计;家长关心的常见问题;优势学科的专业推荐。

研习会三天时间里,山东威海高中年级主任娄启明、浙江上海等改革试点地区教学一线班主任张利娟等,提出了很多现实中存在的课时紧张,对生涯教育课不重视,学生没有职场体验,难以挖掘兴趣和潜能,以及学分导向、名校导向思维根深蒂固等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来自内蒙古的资深教育专家邹爱婕、哈工大老师田园、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就业指导老师水倩,重庆生涯咨询机构于晓宁等给予了积极回应,田园老师结合自己多年实践经验,从生涯教育到志愿填报,介绍了很多切实可行的高中学业和高考指导思路。

与会人员集中智慧,坚持积极、正向、不回避问题,勇于解决问题的态度,针对教育部高考改革方案涉及到的高中学生如何选科、如何选专业;高考如何选院校、填报志愿有哪些常见误区;选择专业将来能否顺利就业等现实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

2017年起,将在全国开始施行高考改革新方案,这是中国教育改革发展中的一次重大历史事件。改革的总基调是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2014年8月19日,亲自主持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上审议通过的。召开这样高规格的会议为教育制度改革定调,足见中央高层对高考制度改革的重视。新方案一经公布,便引发各方议论。有专家说:“这是继1978年中国恢复高考制度之后,又一次革命性的变革,这次改革又将改变一代学子的命运”。

这里引用一个数据:2012年,加拿大的一个世界调查组织,在32个国家随机调查了一定比例的国民,问了同一个问题,“你认为你被大材小用了吗?”结果我们中国人排名世界第一,84%的人认为自己被大材小用了,北欧国家认为自己被大材小用的比例只占百分之零点几,参与调查的国家中,比较高的也只有1%、2%、5%。

笔者认为,新方案虽然颠覆性地改变了从前的高考模式,但它符合人才的发展方向,一个国家要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转变,智能从人才的潜能中获取红利。以人为本,关注学生自身的成长、通过职业生涯教育,挖掘和唤醒他们的潜能,把对未来的选择权交给学生本人,这才应该是我们一直追寻的教育的本质。我们帮助学生认识自己,发自己,醒自己,最他自己,而考招生制度改革就为学生提供了这样选择的机会。学生在高中阶段的专业课选择以兴趣为导向;高考填报志愿时以专业为导向;加上今后采取项选择取方式,大学自然会收到热爱这业的学生,最终实现以职业为导向的目的。

我们面对改革,也不能过于乐观,高考制度的改变也同时带来了严峻的挑战。

一、方案里提出不分文理科的挑战

学生根据高校不同学院的考试要求,和自己未来发展的方向,选择不同的科目组合,这对于没有经过系统化指导的学生来说难度不低。

二、考试时间选择的挑战

过去考试时间没的商量,都是到高三最后一个学期的6月份那2天决定命运。现在6个学科,除了语文和数学,可以商量的学科有4个。英语的考试时间可以商量了,有些孩子初中英语成绩就很好,那么在高中任何一个学期参加一个英语考试就可以了。其它6 个学科:理、化、生、史、地、政,选择自己喜欢,或者自己擅长的学科,可以按照自己的学习进度来学习。这样的好处是,学生长期以来解决不了的并行学科过多的问题得到了解决。

这种可以选择考试次数和时间的模式,使学生减轻了负担,可以腾出时间和精力对自己的未来发展方向有更多思考和探索,这同样离不开生涯教育工作者的专业指导。学生怎么去选择,为什么这样选择,生涯教育工作者重中之重的任务就是,去发现学生、唤醒学生,你到底适合什么,学校老师过去不太研究这个,今天在挑战面前,需要进行专业化学习。

三、对学生的挑战

学生过去在学校只要听话就行了,今天你得自己作主了,自己设计学习进度,自己设计考试时间,自己制定考试方向。我们的学生过去没有养成思考未来和探索未来的习惯,只要按照老师的安排和家长的期待玩命的做题就可以了。现在不行了,你的学业你做主,你的高考你做主,你的专业你做主,你的未来职业你做主,学生有做主的能力吗?这需要我们生涯教育介入指导才行。

四、对家长的挑战

过去家长习惯攀比,玩命让孩子考高分,今天你第一,我第二,明天我要让你第二,我第一。无论怎么样,孩子必须给我拿回来高分,全然不顾孩子兴趣的培养和潜能的识别,填报高考志愿时,家长有绝对的话语权,孩子没有选择的权力,只有听话的义务,造成孩子大学毕业后无路可走、也无路可退。家长在孩子的生命里犯了错,却要让孩子去买单。所以,为避免造成孩子一生的悲剧,孩子高中三年的学习和成长,都需要生涯教育工作者陪伴。

五、对高校的挑战

教育部要求,自主招生试点高校要合理确定考核内容,不得采用联考方式或组织专门培训。也就是说让你按照高考成绩,按照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和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来录取学生。因此,高校拥有大量的自主空间,能不能把握好这个自主空间,关键在于每一个高校,有没有一套甄别、评价的机制,要研究这个问题,必须让专业生涯教育工作者发挥关键性作用。

总之,这次改革是总结了过去几十年经验教训,是从根本上解决人才培养“产销不对路”的大胆尝试。虽然面临诸多挑战,但改革势在必行,改革后的高考制度将会引领未来人才培养、人才发展逐步进入良性发展轨道,与社会需求更加匹配。经过一段时间的适应,人才供需矛盾将得到缓解,从长远发展来看,这是更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社会和企业需求的一种体现。

目前,政府、教育主管部门、社会三方面,都在积极组织专业的中学生涯教育力量,从不同角度介入进来,帮助学校和学生适应改革后的教育和考试模式。例如,北京部分重点中学,组织专业力量在学校建起了生涯实验室;定期或不定期邀请社会生涯教育专家进学校、进课堂开展有针对性的讲座;邀请职场人士讲职场故事;把学校老师送出去进行生涯教育培训。还有一些经济条件比较好的学生家长,请专业咨询师做一对一的咨询和辅导。这些做法都非常值得肯定和借鉴,部分具有前瞻性的学校已经采取行动了,能不能在所有的高中形成共识,成为全社会的期待。

这次“研习会”上,对中学生涯教育形成的总体建议是:未雨绸缪,提前规划。高中一年级,生涯规划老师利用专业测评工具进行咨询,挖掘出每个学生的性格特征、兴趣爱好、优势潜能。高中二年级,生涯规划老师开始给学生授课,提供与各类职业信息相关的咨询服务。高中三年级,生涯规划老师提供专业指导,协助学生填报高考志愿。告诉学生规避哪些误区,注意哪些事项,在决策之际,帮助学生坚定的把握住自己的前途,活出精彩、狂野、无悔的一生。

有关专家认为,这次“中学生涯教育研习会”不但起到了抛砖引玉的作用,也唤醒了更多学校、老师、学生、家长们越来越重视生涯教育的意识。如果学校、老师、学生、家长都能抱着开放的姿态迎接改革新方案,让生涯教育理念逐步惠及孩子,那么我相信,未来几年幸福的不仅仅是学生,整个社会的多元生态都将受益。

链接:高考改革新方案内容

【不分文理科,外语科目提供两次考试机会】。

【高考计分3+3,自选科目看特长】增强高考与高中学习的关联度,考生总成绩由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3个科目成绩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3个科目成绩组成,保持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科目不变、分值不变。计入总成绩的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科目,由考生根据报考高校要求和自身特长,在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等科目中自主选择。

【学业水平要测试,综合素质入档案】学业水平考试主要检验学生学习程度,是学生毕业和升学的重要依据。考试范围覆盖国家规定的所有学习科目,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按国家课程标准和考试要求组织实施。建立规范的学生综合素质档案,客观记录学生成长过程中的突出表现,注重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主要包括学生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兴趣特长、社会实践等内容。

【取消艺体特长加分,省级加分不通行】大幅减少、严格控制考试加分项目,2015年起取消体育、艺术等特长生加分项目。地方性高考加分项目由省级人民政府确定并报教育部备案,原则上只适用于本省(区、市)所属高校在本省(区、市)招生。

【回归全国统一卷,异地高考更有戏】2015年起增加使用全国统一命题试卷的省份。改进评分方式,加强评卷管理,完善成绩报告。加强国家教育考试机构、国家题库和外语能力测评体系建设。

【自主招生后进行,联考培训要取消】2015年起推行自主招生安排在全国统一高考后进行。申请学生要参加全国统一高考,达到相应要求,才能接受报考高校的考核。试点高校要合理确定考核内容,不得采用联考方式或组织专门培训。

【高职院校搞“特招”,职业技能是必考】高职院校考试招生与普通高校相对分开,实行“文化素质+职业技能”评价方式。中职学校毕业生报考高职院校,参加文化基础与职业技能相结合的测试。普通高中毕业生报考高职院校,参加职业适应性测试,文化素质成绩使用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综合素质评价。学生也可参加统一高考进入高职院校。2015年通过分类考试录取的学生占高职院校招生总数的一半左右,2017年成为主渠道。

【录取不再按批次,双向选择机会多】推行高考成绩公布后填报志愿方式。创造条件逐步取消高校招生录取批次。改进投档录取模式,推进并完善平行志愿投档方式,增加高校和学生的双向选择机会。2015年起在有条件的省份开展录取批次改革试点。

【校长签发通知书,录取结果可申诉】高校可通过聘请社会监督员巡视学校测试、录取现场等方式,对招生工作实施第三方监督。建立考试录取申诉机制,及时回应处理各种问题。建立招生问责制,2015年起由校长签发录取通知书,对录取结果负责。

【绿色通道再拓宽,寒门学子不用愁】继续实施支援中西部地区招生协作计划,在东部地区高校安排专门招生名额面向中西部地区招生。部属高校要公开招生名额分配原则和办法,合理确定分省招生计划,严格控制属地招生比例。2017年录取率最低省份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从2013年的6个百分点缩小至4个百分点以内。继续实施国家农村贫困地区定向招生专项计划,由重点高校面向贫困地区定向招生。部属高校、省属重点高校要安排一定比例的名额招收边远、贫困、民族地区优秀农村学生。2017年贫困地区农村学生进入重点高校人数明显增加,形成保障农村学生上重点高校的长效机制。

在线咨询

微信咨询

拨打电话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