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以为高学历和资格证书就能获得高薪吗?

为什么说“考出一个含金量高的证书(高学历),让你找到好工作”是不合理信念
在评论区有网友这样说:
很多想法都很不错,证书一定要拿,似乎含金量高还是含金量不高都不重要,重要的还是心态与能力,但这世上很多事情都是矛盾的,没有证书在手,当求职的时候,没有证书这张门票,面试官又怎能知道你的能力呢?
没错,这样的看法绝非罕见,尤其是在一些“学霸”级大学生来说。他们在大学四年里面,可能除了考各种各样的证书,剩下的时间,不是复习考研,就是在上辅导班考公务员。他们认为高学历和各种证书是找工作的敲门砖。对于这样“努力”的同学们来说,告诉他们“考出一个含金量高的证书(高学历),让你找到好工作是不合理信念”似乎有些“残忍”。其实,我想要说的是只是三点:
·搞清不合理信念的定义
·证书和学历不等于能力
·薪水的关键在价值兑换
首先,我们要明白什么叫做不合理信念。
不合理信念就是指:
不合理信念(irrational beliefs)就是个体内心中那些绝对化的、过分概括化的、极端化的思想认识。
这里的不合理信念就是:如果我有了很高的学历,取得了含金量高的证书就一定能找到好的工作,如果我没有找到理想的工作,那就意味着我的学历还不够高,或者没有拿到更多的证书。
这种认识会如同一个“魔咒”一样,让求职者去参加一个又一个证书考试,美其名曰--“学习提升”。反而让自己偏离自己的求职关键要素提升。更有甚者,有些学生因此去拼命考研、读博,然后让自己“失业期”缓期三年又三年的,等到发现这是错误信念的时候,已经付出了大量的时间精力成本。
其次,证书和学历并不能等同于能力。
着名生涯规划师古典老师曾经提到一个“能力三核”的概念,强调:
能力包括知识、技能和才干三个核心要素。
我们取得的学历,我们考取的证书,绝大多数都是依赖于我们的知识储备。如果单纯把知识等同于能力,往往容易出现“眼高手低”的现象。对此缺乏足够的认知,甚至出现不合理的信念,那么,往往被称之为“高分低能”。很多职场上必需的能力,往往是需要通过实践才能获得的技能,这也是很多企业招聘愿意要有工作经验的应聘者最根本的原因。
正如那位朋友说的一样,学历和证书只是“敲门砖”,让HR愿意面试的前置条件。而不合理信念在于把学历和证书当成“通行证”,认为有了学历和证书就能无往不利。
当然了,我们在不过分神话证书或学历的同时,还需要注意它们的两个重要属性:
·有的证书具有准入资格性质。比如法律人的司法资格(法律职业资格)证书,医生的职业医师证书,会计人员的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等等,通过考试的难度各不相同,但没有这个就无法“入行”。
·学历本身只能证明知识掌握程度,但获得学历的过程中可以获得更多的资源。就读名校可以拥有更多的机会,更高的平台以及更宽的人脉,这些都是职场发展中的重要资源。
最后,薪水的关键在于价值兑换。
职场是一个双向满足的过程,即:
·你用自己的能力满足企业(职位)的要求。
·企业用晋升空间、薪酬、软环境等东西回馈你的个人需求。
想要获得“高薪”,通常的情况是你的能力兑现价值,能够给企业带来丰厚的回报,企业也因此回馈给你丰厚的薪酬以及发展空间。这是市场经济条件中的一个普遍规律。在一些政府工作部门或个别国企或许有所扭曲,但不影响整个市场大环境中这个论断的达成。
结论:更高的学历以及资格证书都很好,前提是你清楚知道它们的作用是帮助你去更好的围绕目标、提升能力,而不是异化成“考研考证考考考”。
“志不在此”的你究竟“志在何方”
有个朋友留言:
做销售2年 做的一般 志不在此 想跳槽 不知道干什么
对此我请他思考两个问题:
·一是既然志不在此,需要思考的则是--所谓“志不在此”,是因为做的一般才“志不在此”,还是因为“志不在此”才做的一般?如果是后者,那么究竟“志在何方”?
·二是为自己的“志向”做了哪些努力准备,或者进行过什么样的探索呢?
其实,大多数初入职场者在说自己“志不在此”谋求转行或者转型的人,往往是因为自己不适应当下的职场发展,本质上不是没有兴趣,而是因为做不好所以没兴趣,因为没兴趣所以做的更不好,由此恶性循环。
也有人说:
我现在在销售岗位,因为性格内向,所以做的不好,该怎么办很迷茫……
因为性格内向而做的不好,这个是把自己工作做的不好归因为了自己的性格因素,其实本质上说,性格和岗位胜任程度想去较远,虽然职业规划领域经常有规划师给来访者做霍兰德测试测试职业兴趣,但从本质上看:
所谓内向外向是一种性格特点,是在工作中的一种表现形式而已。
我们关键是要把这种表现形式结合到自己的能力发挥中来。
·外向型性格的销售固然具有善于处理关系,容易和客户交流的特点,从而获得较好的业绩;
·内向型性格的销售同样有自己的优势。他们可以通过细致深入的观察,较为准确的把握客户需求,从而得到客户信任。
胜任薪水和期待薪水
更多的朋友提出的质疑是:
年薪十万算什么?在我们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里,年薪十万不过是个“起步价”而已……
这一点的确如此,别说是一线城市了,就连我现在所处的三线城市里面,一般酒店的厨师月薪10k也是一般水平。不过,不管在巴黎还是在上海,在职人士一般总是有两个“薪金价位”:
·一个是自己当下能力水平能够胜任的“胜任薪资”,也就是我当下付出能够兑现的收入待遇。
·另一个是自己期待自己能够依靠能力达到的“期待薪资”,也就是自己感觉当下能够达到的收入就会比较满意的薪水价位。
这个“胜任薪资”和“期待薪资”其实和具体金额无关,而是看看你的期待和现实之间到底有多大的差距。
·职场人士如果在吐槽自己待遇低、工作累、老板抠门,不妨问问自己为什么不考虑跳槽?一定有某个因素让你“咬定青山不放松”,找出这个因素是什么,让它“显性化”出来,看看它满足了你的哪一条职业价值观,然后就可以清晰的认知到自己应该何去何从。
·如果“我的目标是星辰大海”,那么不妨看看自己当下的情况究竟是怎么样的,距离期待值还有多大差距,面对这个差距你需要做些什么可以提高自己的胜任值,或者调整自己的期待值。当你把这些都摊在桌面上来看待,就不至于那么纠结那么憋屈了。

限时免费领取试听课程
新精英专注生涯规划培训16年
已有
3888
人领取试听课程
姓名
您的电话
当前职业
人力资源从业者
企业中高层管理者
教育培训从业者
其他
学习目的
副业创收
工作需要
自我提升
其他原因
首页
拨打电话
在线咨询
1

线